益生菌为什么被称为肠胃的"保护伞"?!
益生菌小小的身躯能为健康撑起一把保护伞。人体有70%的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,益生菌群作为肠道的优势力量,对人体免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但是下面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,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。
01 吃太油
长期高油、高脂饮食,蔬菜水果吃得少,会导致肠道中的坏细菌增多、好细菌减少,肠道产生的毒素增加,保护能力下降。此时,人体免疫系统就会介入,身体开始“发炎”。
这种慢性炎症会引起脂肪异常堆积,首先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肥胖,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、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改变,增加糖尿病、冠心病、神经退行性疾病、癌症等患病风险。油炸食品在高温下还会产生各种致癌物质,临床研究也证明,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,大肠癌及胃癌的发病率会升高3~5倍。

02 饮食不卫生
如果平时饮食不注意卫生,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,就使得进入肠道的坏“过路菌”数量远超过“常驻菌”,这些坏细菌得势后,通过侵袭肠道黏膜、释放细菌毒素使机体的体温升高,引发腹泻等各种疾病。

03 吃太多加工食品
精加工食品经过精细加工,缺乏有益肠道蠕动的膳食纤维,不利于有益菌的生长繁殖。有些加工食品中盐的含量比较高,吃太多容易使胃肠道内形成高渗透压环境,使肠道内水分无法吸收,从而引起肠道问题,导致菌群失衡。

04 喝酒抽烟
长期饮酒会导致有害菌大量生长,削弱了有益菌对肠黏膜的保护作用。吸烟几乎损害身体的每一个器官,是导致炎症性肠病最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之一。

05 吃得太刺激
酒、过浓咖啡及茶水等刺激性饮料、过于辛辣的食物等都会刺激肠道,引起胃肠黏膜损伤,导致胃肠功能紊乱。
吃盐过多,容易使胃肠道内形成高渗透压环境,使肠道内水分无法被吸收,从而引起腹泻等肠道问题。
此外,有一些药物对肠道也有刺激作用,比如研究发现,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永久性的,一旦破坏就很难再恢复。抗生素在杀死坏细菌的同时,也对好细菌造成致命打击,肠道的保护屏障随之被破坏,导致患感染性疾病、肥胖、1型糖尿病、肠胃炎、过敏性哮喘等风险增加。

抑制有害菌
益生菌是肠道内的优势菌群,与肠黏膜紧密结合可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,阻止致病菌进入人体,并且抑制条件致病菌过度生长,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。
激活免疫力
肠道菌群在进行被动防御的同时,可以刺激肠道内的淋巴器官,增加免疫球蛋白在血浆和肠黏膜中的水平,使免疫系统处于一种适度的活跃状态,以此对入侵体内的病原菌保持有效的免疫作用。
抗菌作用
有些益生菌可生产细菌素之类的抗菌物质,能够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并降低其毒性。为肠道提供营养肠道菌群对肠道具有调节和营养作用。益生菌代谢产酸,使肠道PH值下降,有利于铁、钙、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吸收利用;某些益生菌还可以合成维生素B12、维生素K等,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。

有一些不良饮食习惯,会加快肠道中的有害菌生长繁殖。当有益菌抵不过有害菌或条件致病菌时,就会出现问题:
1.胃肠道致病菌过多,就会表现为肠炎、腹泻、腹痛、呕吐、发烧等肠胃道疾病症状。
2.大量有害菌还会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吲哚、硫化氢、亚硝胺等有害物质,这些有毒物质若不能及时排出体外,则会被吸收入血,随血流到达其他组织器官,可能引发组织器官病变。
3.想让肠道内拥有足够的益生菌,一定要改掉上述不良习惯。另外,也可通过直接补充一些益生菌,或吃一些益生菌喜欢的食物。



如果想让肠道内拥有足够的益生菌,可以试一试这款董毛驴益生菌配方驴乳粉,里面不仅添加了人体所需的益生菌,驴奶的营养是更加丰富,驴奶中富含乳清蛋白、免疫球蛋白,驴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牛奶的4.75倍。驴奶的硒含量是牛奶的5.2倍驴奶中胆固醇含量仅为牛奶的1/5。